2015-02-13 11:27:58|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
二
5年中,横琴发生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是,一系列高大上的建筑在动工。珠海第一高楼已经破土,世界最高的摩天轮已然在望,澳门大学新校区近在眼前......有人说,这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地”。
然而,横琴更愿意让人看到它内里的变化。2009年,在新区管委会挂牌之初,机构设置就不同于别处:除了办公室和党群工作部,管委会仅设有统筹发展委员会等8个局(委员会)。这种港澳味十足的设置意在体现“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原则。
在体制机制方面,横琴也做了不少探索,这使得它常常见诸于头条: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统筹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多个部门职能的廉政办公室;在全国率先推进司法综合改革,法院不设审判庭、法官违法办案责任终身追究,检察院实施主任检察官负责;第一个启动了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公示制度;率先成立了国际仲裁院,在横琴的港澳企业有业务纠纷可以适用港澳或内地的法律进行仲裁。
作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2012年,横琴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取消前置审批的商事登记管理改革,企业申办经营执照大部分可在24小时内办结。丘玉珍正是赶上了这个时候。
2014年6月,横琴又推出商事登记改革的2.0版本——推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四证联办”。经过网上预审,企业最迟在两个工作日内拿到“四证一章”,往返横琴一次即可完成商事登记。
2014年,横琴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区域电子围网。它由270个高清视频头、8套智能光电跟踪仪、2部雷达、3架无人机、包括52平方米的8k高清显示屏的环岛监控中心以及海关巡逻站等组成。这使得横琴可以率先实现“一线放宽,二线管住”的分线管理通关模式。
由于取代了传统的物理隔离网,普通居民和游客由内地进出横琴活动可以完全不受影响,横琴与澳门之间的物资往来也变得极为便利。“看不见的电子围网,大大拉近了横琴与内地、与澳门的心理距离”,一位曾在横琴新区工作的政府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而在30多年前,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时,为了对出入特区的货物和人员进行检查,打击走私、偷渡行为,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被一条东起大鹏湾畔、西到珠江口东侧全长84.6公里的铁丝围网割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人进入深圳经济特区需要先到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边境通行证”。
横琴,特区,“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