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澳门9月29日电(记者富子梅)近日在日本福冈举行的第9届亚太物理学会协会等离子体物理学分会上,澳门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宗秋刚荣获大会颁发的2025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奖。这是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科学家首获该奖项。
据悉,宗秋刚教授因阐明地球周围辐射带中的电子加速机制等成果获得此殊荣,这是对他在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领域所做开创性科研成就的至高肯定,也是他继2020年荣获欧洲地球物理联合会哈内斯 ∙ 阿尔文奖之后,再获殊荣。
图为宗秋刚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澳门科技大学供图)
来自全球的1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会议,议题围绕基础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等离子体、激光等离子体、空间等离子体、太阳/宇宙等离子体、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等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核心内容,开展了深入探讨及交流。
钱德拉塞卡奖于2014年设立,表彰在等离子体物理领域做出开创性重大成果的科学家,每年只颁发给1位得奖者。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是由亚太包括澳洲、纽西兰等20个国家地区的物理学会联合组成,它与美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鼎足而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理学会之一。
图为“钱德拉塞卡”奖章。(澳门科技大学供图)
宗秋刚教授1965年出生在中国江西省,先后获得四川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与布伦瑞克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美国波士顿大学高级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教授等职务,2007年起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并曾任该校行星与空间科学中心主任。2023年9月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