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音乐专辑《澳门》:寻找澳门的音乐之魂

2018-03-22 09:01:00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最近听了从美国学成归国的二胡演奏家巫少雄与作曲家邓伟标先生一起合作的原创二胡音乐专辑《澳门》,感到震撼。他让我听到了久违的中国旋律与新颖的葡萄牙音乐风格相结合产生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尝到了仿佛澳门蛋挞那种甜蜜温柔中又带有爽脆滋味的南方点心的独特韵味。

  邓伟标很早就和我说过,他一直在寻找一个突破自己的音乐新路向:身处岭南,如何让欧风美雨和古老的中国乐器,在新的民族文化交流中擦出火花?直到他遇见同样出生于广东、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又远赴美国旧金山继续研读音乐二十多年的巫少雄先生,他们在澳门重逢,冥思苦想激荡思维后,终于达成一致:用一张文化内涵厚实的二胡音乐专辑,寻找澳门的音乐灵魂,安妥两个渴望得到抚慰的心灵。于是用了三年的时间,采风创作精心录制了这张《澳门》专辑。

  我从第一首乐曲《1553》的海浪声和汹涌澎湃的人声合唱中,深深感受到一颗澳门魂的跃动,这是一颗不安的躁动的既有葡萄牙式向往冒险精神又有中国式博大温情深沉厚重的心灵的倾诉。二胡与琵琶的对话扣人心弦,激情中不乏温柔、浪漫中风情万种的澳门形象,在二胡的主奏中栩栩如生。第二首乐曲《妈祖阁》更是深入到澳门渔民的内心深处,在浓郁的南音曲调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古老民族的信仰生活和世俗景象。在《东望洋塔的守望》中,在古老的“妈祖庙”与十七世纪修建的葡萄牙修道院“圣母雪地殿教堂”的对望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二胡在琵琶、吉他、爵士鼓的回旋伴奏下自如穿梭,上下腾越,收放自如,引人遐想。《福隆旧梦》引子里面的唱段“地水南音”是神来之笔,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了青春的生命;二胡的旋律中糅进了粤曲的神韵,走在澳门中西结合的古老的大街上,仿佛置身时光的河流中,不知今夕何夕。

  从创作上看,我最喜欢的乐曲还是第五首的《圣颂》(或称“玫瑰堂圣咏”)。在这首乐曲的原始素材中,邓伟标引用了1400多年前的格里高利圣歌《Ecce iam noctis》作为素材,用拉丁文清唱。这首乐曲的前奏,让我们听到了遥远的“圣咏”与二胡和琵琶的对话,喻示着古老澳门在中西文明的冲刷下形成自己文化氛围的历史意境;如泣如诉的中国二胡时而悲凉时而激越,时而跳荡着深沉悲悯的历史云烟,时而穿云破雾,给听众余波未了的遐想。巫少雄的二胡音色在这首乐曲中圆润饱满,明亮温柔,听来感人肺腑;这首乐曲既是中国的,也是西方的,她就是澳门这个小城最真实的音乐写照。

  说到澳门,著名的景点“大三巴”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因此必须有一首乐曲描绘“大三巴”啊,这就是《大三巴惊情》。我们知道,“大三巴”即“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它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1569年,西医从这里开始流入中国内地。教堂附设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歌曲素材引自亨德尔的《哈利路亚大合唱》。由于“大三巴”位于澳门海边山顶,气势磅礴,面海一望无边,很有气派,但不幸遭遇三次大火,两次重建后第三次大火烧剩一栋门楼。在“哈利路亚”的乐曲变奏声中,我们听到了巫少雄二胡演奏中雄健沉郁苍凉磅礴的气势、横跨欧亚融会贯通的音乐气象和追寻梦想的雄心壮志。

  邓伟标运用葡萄牙法朵音乐(“法朵”Fado一词据说源于拉丁文 Fatum,意思是命运悲歌,是葡萄牙著名的传统民谣)、葡萄牙土风舞节奏、中国南方丰富浪漫色彩绚丽的岭南民族民间音乐旋律,世界音乐的思维模式,并充分运用电子交响等现代科技手段,混搭成了这张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美妙动人的二胡音乐专辑。让人在音乐里完成一趟穿越三百年的中西文化交融之旅,这是一趟智慧之旅,更是一趟美丽的风景之旅。透过历史的烟云,在音乐声中,我们看见了爱与和平安宁的美好图景,听见了风情万种的澳门心灵。

责编:邵宇翔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