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的风景最美

——写在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

2020-07-13 21:27:38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2005年7月15日,澳门获得了第一张世界文化名片——澳门历史城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由8个广场前地和22处建筑物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如同一串美丽的项链,镶嵌在澳门半岛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

历史造就了澳门独特多元的文化,澳门历史城区的完好存护,充分证明澳门是一个长期成功实践文明多样的地方。她以欧式前地/广场、中式庙宇、西式教堂、剧院、以及中西合壁的大屋等珠联并举的建筑实例,向世界讲述以多元文化为底色的澳门故事。2014年正式生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是对文明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提升到了法律层面,确保澳门的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下,得以发扬光大和世代传承。

2020年的今天,我们以过节般的喜悦之情迎来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纪念日。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由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到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最后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的向往。从澳门历史城区的布局到澳门人和历史城区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类对“诗意栖居”美好愿望的努力达成。今天,这份诗意已浑然天成于澳门城市之中,共存于澳门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内。

为使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并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国际承诺,《文化遗产保护法》将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独立成章,确立了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法》也确保澳门历史城区原有历史特征的完整保存和传承。可见,成为世界遗产后的澳门历史城区,并不是被孤立地保护起来,而是和此地的特色生活的方式、地貌形态、自然和环境的结合,以及昔日的城市布局、周边建筑艺术的完整性等相互映照,彼此呼应。如果拎出澳门历史城区的任一建筑单独看,和其他遗产地相比较,也许会骤然失色。因为,论辉煌——澳门的教堂难与欧洲教堂抗衡;论规模——澳门的中式庙宇也好、大屋也好,与内地有了年头的建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澳门历史城区的价值在于其整体性,他们有东方和西方、历史和当下,彼此顾盼,相互关联。这也正是澳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独一无二之处,一整片的澳门历史城区,凝聚了历史的厚度、澳门人情感的温度和生命的鲜活度,让现实之光照进历史,并映照出明亮的未来。

澳门历史城区是澳门向世界讲述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由宗教开始:“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自16世纪初,圣老楞佐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安多尼堂等教堂陆续在澳门兴建,它们与澳门的妈阁庙、莲峰庙、普济禅院三大古刹安然共存。西方宗教在澳门播种之时,也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日。今天的大三巴通往位于大炮台的澳门博物馆一侧,有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的雕像。2020年恰逢利玛窦诞辰410周年。当年作为西方宗教在澳门的奠基人范礼安指定的“中国传教团主管”,来到澳门的利玛窦“操汉语,着华服”,以西洋科学知识和天文仪器等作为传教手段,让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开启中西文化交流,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中国。沿妈阁庙一路逶迤而行,途经受阿拉伯及哥特建筑风格影响的港务局大楼(原称摩尔兵营),过葡人居住区阿婆井前地,入位于龙头左巷的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故居——郑家大屋,是澳门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群。站在庭院间,“前迎镜海、后枕莲峰”的城市布局,要凭想象靠“脑补”完成,共饮阿婆井的水、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却必然是历史城区中最为雷同的日常景象。离此不远处,是著名的圣老楞佐教堂。圣老楞佐是护佑航海的西方神祗,也是昔日在澳门的葡人期盼远航的亲人归来的地方。这与中国人在妈阁庙供奉天后娘娘,祈求出海亲人平安回家的愿望无异。同一片土地上,中葡国民心同此理,东西方情归一处。澳门历史城区有更多景点,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欣赏和理解的情感去对话。

而在我看来最特别的一处景点,莫过于位于白鸽巢公园旁的基督教坟场,162位不同国籍的人长眠于此。因缘际会,澳门成为他们人生的终点站。为人所知的有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第一位把基督教传到中国的马礼逊及其妻、其子。一座墓碑,就是一个漂泊灵魂的栖息之所。起始于宗教的澳门历史城区的故事,行到此处,合该到了尾声。

读过天津作家甘以雯女士写澳门的文章《温润的光泽》,予我印象最深的一笔是甘女士写了基督教坟场内用力擦洗墓碑的女工:“在雨水很多的澳门,用的着这么用力吗?”“而2019年夏,我们在墓园中也看到一个女工,正在认真地用割草机清整草地,空气中飘散着青草的芳香,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这里不是萋萋芳草,而是整洁的草坪,清洁的墓园。”

澳门历史城区,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当中不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情怀。

关于历史城区的故事,如果说宗教是故事开端,生命的终结是故事的结尾,那么故事的核心则是守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共护共享”,是特区政府负责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文化局的宣传口号。在澳门申遗成功十五年的岁月里,澳门居民从身边的日常逐渐认识世遗的内涵、价值到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文化局的保护世遗宣传推广工作从面向大众市民到指向特定受众,从每年的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到特别为青少年群体开办的“FUN享文遗”讲座、“文化遗产小小导赏员培训计划”、“实践培训计划”等,向青少年传授文化遗产知识及实地讲解导赏等,让文化遗产这一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发挥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多地成为澳门人的日常空间,得到完好保护的同时得见未来。又由于郑家大屋持续地作为向青少年提供培训及推广文化遗产知识的场所,2018年底,郑家大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对澳门在积极推动青少年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肯定。文化局持续不断地把“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文化遗产”的保护遗产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位市民,使之身体力行地履行守护与传承之责。因为,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澳门人,更属于全全人类。让守护传承的故事核心历久弥新。(作者穆欣欣为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长)


责编:包睿一、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