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

2017-06-19 13:59:47来源:海外网 字号:

  高端访谈01

  编者按 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于珠三角区域内的9个城市及香港澳门来说,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挑战。即日起,南都推出大湾区高端访谈系列,希望以更权威的声音、更宽广的视野,就湾区城市的定位、产业发展愿景、城市协调发展、区域协调融合等话题,与政界、产业界、学界等相关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今年全国两会过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为热词,还让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的相关领导为之迅速行动起来,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中。其实,早在去年,澳门就已先行一步。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广东省会同港澳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澳门特区政府就着手与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等,启动商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

  如今,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展空间资源有限、经济体量不及香港的澳门,将如何迎接大湾区时代来临?近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接受了南都记者书面专访。

  谈大湾区推进

  已开展研究提出自身意见

  南都:澳门近年来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曾多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酝酿、推动等工作。可否介绍相关的经历和成绩?

  崔世安:2015年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在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澳门特区政府对此高度关注。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广东省会同港澳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至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列入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阶段,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已经着手与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等,启动商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

  澳门特区成立17年以来,在中央的支持及指导下,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得益于祖国坚强的后盾和澳门市民的包容共济、务实进取的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是新时期下澳门融入内地发展、提升自身发展的大好机会。澳门将进一步加快“一中心、一平台”建设,透过区域的融合发展,为澳门青年、专业人士、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方面,澳门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崔世安:对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吁,澳门是最早一批响应及开展研究的城市之一。早在2015年,澳门与深圳已签署《关于深化深澳合作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忘录》,与深圳有意发挥地域优势,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在经贸、金融、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形成开放互动、区域协同的合作新格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特区政府已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启动了研究工作,现正有序地对珠三角主要合作城市开展深度调研,力求更精准地定位并与各城市展开深度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中能更准确地描绘澳门。

  澳门将配合国家规划的制订,深度研究、广泛宣传,并引导社会参与,结合社会、专家学者的建设性意见,将澳门的意见融入到国家规划当中。

  最近张德江委员长在视察澳门时提出三点意见:珍惜经验、筑牢根基、促进发展。希望澳门社会各界能抓住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定位,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指导精神及要求,并带领社会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抢抓机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坐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将愿景转变为现实,促进澳门自身发展并为国家发展服务,将“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谈区域合作

  需要在中央支持下凝聚各方力量共商共建

  南都:目前已有粤澳合作、港澳合作、泛珠合作等,与这些区 域 合 作 相比,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于澳门的区域合作而言,会有哪些独特的意义?

  崔世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列入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继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三大战略之后,这项国家级的重大规划将成为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发展引擎和动力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及“一带一路”承载了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历史性的,跨越不同社会制度的创新合作,它将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

  如何珍惜发展的时代机遇,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如何将其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地深化“一国两制”的实践,需要在中央支持下,凝聚各方力量,共商共建。

  澳门将会连同大湾区的伙伴城市一起,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建大湾区,加快制度创新和融合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现商贸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多元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长远而言要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最优化配置,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湾区大市场。

  南都:澳门早于2015年与深圳签署了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备忘录。目前澳门与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等均有实质性合作。在与大湾区不同城市的合作方面,有何侧重,特色是什么?

  崔世安:依照《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要深化与大湾区内地各城市在社会民生福利、文化教育、通关便利化、生态环保、检验检疫等多领域合作。

  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引导业界参与广东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在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产业园”及“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共同推动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建设,支持澳门中小企业、青年人到内地发展,创新创业和就业。我们期望在区域合作中增强民生福祉和协助市民发展进步,让更多的澳门市民及企业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推动澳门与内地的融合发展。

  港澳方面,港澳民间向来关系密切。两个特区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建设的推进,预期港澳特区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两地的民生福祉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和发展。

  谈澳门定位

  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可以成为国家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与香港及珠三角城市相比,澳门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

  崔世安:近年,澳门始终坚持提升自身发展素质能力和加强区域合作“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澳门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优势。在国家全面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澳门更应思考如何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提升澳门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澳门正积极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利用澳门旅游培训的专业优势,输出更多的优秀产品及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将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契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联合开发并推广“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提升大湾区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澳门正在推进的“一中心,一平台”建设的优势,结合兄弟城市的需求,以“互补共赢,协同发展”为原则,透过澳门具有发展势头的会展、特色金融、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发挥专业优势,输出高端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推进。

  澳门会更好地利用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推进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的建设,提高合作的成效,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竞争力。

  南都:你担任行政长官以来,澳门的区域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在与珠三角各个城市合作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哪些抓手值得关注?

  崔世安:在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时,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尤其要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湾区。

  澳门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有明确的定位,而且经过广泛的咨询,已制订特区首个五年发展规划,对接“十三五规划”。我们将有序落实澳门五年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努力将澳门打造成旅游休闲、宜居、安全、健康、智慧、文化、善治的城市,争取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澳门建成一个以休闲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宜居、宜业、宜行、宜游、宜乐的城市。

  同时,积极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致力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泛珠三角各省与葡语系国家乃至欧盟国家地区有机地对接,成为区内具有葡语国家影响力和广域辐射力的服务平台,提升在区域发展中的支点作用,进一步发挥澳门自由港制度优势,在对外开放特别是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谈未来机遇

  加大对澳门人才的培养给澳门带来更大的获得感

  南都:你担任行政长官后,曾多次前往广东珠三角城市考察,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连续考察广州、东莞、珠海等城市,推动了粤澳更深度的合作。目前特区政府在考察珠三角城市方面有何计划?

  崔世安:为参与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相关工作,我已指示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将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多个主要合作城市,展开调研工作。

  这次调研工作将由行政长官办公室牵头,邀请了经济财政司、社会文化司等部门参与,重点考察珠三角9市的最新规划和重点项目,为研究提出澳门与珠三角9市的合作收集资料、汇总思路。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会给澳门青年及中小企业带来什么机遇?

  崔世安:在规划及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要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用好用足,利用我们推进“一中心、一平台”建设以及促进经济适度多元的定位,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与内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让澳门社会各业及市民有更大的获得感。

  要真正提升澳门自身的素质,要参与区域合作,都离不开对澳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特区政府会加大对本地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会透过区域合作,多方面支持鼓励青年成长成才。

  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内地高校大幅增加招收澳门学生的保送名额、保送高校数量、保送专业,并原则上对澳门学生开放所有专业。澳门学生到内地优质大学升学的机会将会大幅提高。

  对于在内地读书的学子,特区政府会实施“在粤就读澳门学生学费津贴计划”,有序地向有关学生提供学费津贴。同时,透过开办暑期课程和安排参观学习活动,加深在粤就读的澳门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澳门社会的认识和关心,培养其爱国爱澳情怀及加强公民意识。

  特区政府也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对青年创业的配套支持,并鼓励青年参与区域合作,透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信都有助进一步拓宽青年创业的发展空间。

  湾区高见

  要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湾区。

  澳门将进一步加快“一中心、一平台”建设,透过区域的融合发展,在优化及提升旅游休闲、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等产业基础上,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澳门青年、专业人士、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澳门将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契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联合开发并推广“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提升大湾区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南都观察

  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

  “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

  这句话,既是对澳门回归祖国后的总结,也是未来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规划中的一个期待。

  澳门的发展一直受到空间资源的困扰。面积不到珠三角城市的一个区甚至一个镇,经济体量亦不及香港,属于微型经济体。但澳门这些年来可谓是长袖善舞,用对路子、善用政策。

  比如,澳门和邻居珠海,围绕土地等关键词进行合作。从2009年至今,澳门参与了横琴近6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共同开创了许多先行先试的创新政策。

  这种分享政策红利的经历,又被复制并扩大到中山的翠亨新区、江门的大广海湾新区、广州的南沙自贸区。

  再回首回归初期,恰逢亚洲金融危机侵袭,澳门经济负增长,但通过拆分赌牌,一张变三张,三张又各延伸出副牌。2003年后分享CEPA红利……产业单一、空间局限的澳门,如何能唱出大戏?善于审时度势的澳门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并每一次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

  日前,澳门特区政府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展开意见征集工作,明确了三大定位: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三大定位,每一个都是一出大戏。旅游休闲直指澳门在大湾区城市中的产业优势;与葡语系国家商贸服务平台,则被坊间舆论形容为“精准联系人”———借鉴香港经验,提供定向、定点的中介服务,做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供求对接;文化的交流合作基地,则有助于发挥澳门优势,提升在国际上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澳门大学教授郝雨凡认为,“一带一路”是经济输出,更重要的是文化文明走出去,而澳门是重要的中西交流中心,可发挥文化输出的作用。

  未来澳门在大湾区中的8项重点工作,也指向“开放”、“创新”、民生福祉等关键词。

  如今,澳门从坊间、学界到政府,对大湾区区域合作的酝酿、研究都非常重视,在湾区内“9+2”城市中,较早地探索了“大湾区”概念,并写入了官方规划。

  优势独特,善抓机遇,又有珠三角城市的腹地支撑。搭上“大湾区”这辆发展快车的澳门,又将给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真的值得期待!

  专家点评

  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博士

  大湾区群星闪耀 澳门需与时俱进

  澳门要在大湾区“群星闪耀”的城市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与时俱进”。“一国两制”的制度、完全自由港地位,以及国家赋予的“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功能,都是澳门的固有优势。澳门大力发挥外联功能,特别是发挥联系葡语国家市场的独特优势,就能为湾区内企业“走出去”承担切实有效的纽带作用。

  澳门是个小微经济体,产业相对单一,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可把握大湾区合作机遇,通过城市合作可以解决目前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例如与中山、珠海建立“1小时生活圈”。

  在湾区的建设中,澳门还可发挥优势,和湾区其他城市各有一个有特色的合作项目,对任何一方来说,都应该是很大的利好。湾区的建设应更注重城市间的多元融合发展,而非单一城市的核心发展。

  例如,深圳有着创新科技与高端制造业,需要发展实体经济的澳门,是否可以利用投资基金支持深圳创新科技研发,共同开拓创新科技商业性市场?又例如,珠海有万山群岛,粤港澳三方可不可以借鉴全球典型的自由港政策,发挥三方各自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共同开发?

  还有一个重点是人才。未来全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引入高端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才能等列国际知名的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高等教育机构方面,目前只有香港拥有四所全球排名前100名的高校,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强人才资源储备。澳门可与大湾区其它城市加强人才引进的积累,产生“蝴蝶效应”。(南方都市报)

  

责编:邵宇翔、海外编辑部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